講者及主持
Chris是ABA的行政總裁,在商界擁有三十年的經驗, 同時間在藝術界和非牟利組織有著十五年的密切連繫。通過自己在商界及非牟利機構的經驗應用到全球藝術機構, 提供一個獨特的諮詢模型,以共同學習和改善長期表現為基礎。
在成立ABA前,Chris一直擔任 The Advisory Board Company副行政總裁,是華盛頓特區一間以醫療保健(現為United Healthcare的分支)和高等教育(現為Gartner的分支)為主的環球科技、研究和服務公司。任職的十九年間,他領導了研究部門創建了其領導發展業務,並監督從醫療保健策略、護理到慈善事業、到高效率領導能力等方面的實踐研究。
曾擔任麥肯錫公司的策略顧問,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和意大利米蘭。 Chris在麥肯錫任職的最初八年中,領導打入《財富》五百強公司的項目,這些公司涉及消費品、能源和銀行業等各個行業。離開 Advisory Board Company後,於2018年重新加入麥肯錫,領導一系列內部初創公司,專注於數據和分析解決方案,旨在加深麥肯錫與客戶合作的成效。
Chris在商業生涯中一直積極參和支持藝術和非營利組織。他曾擔任華盛頓合唱團董事會主席和後古典樂團主席,也是奧斯陸國際藝術節的董事會成員。他還曾在聖奧爾本斯學校和Halcyon基金會擔任董事,並為許多其他組織的藝術計劃提供支持,包括華盛頓國家大教堂和阿斯本音樂節及學校。
Chris 先後獲得喬治華盛頓大學藝術史學士學位,約翰霍普金斯國際關係學院的碩士學位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Jane 是一位企業家和協及數碼專家,有著出色的領導能力、與國際及跨界別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她是來自英國的獨立慈善機構Culture24的行政總裁,該機構成為在藝術文化遺產領域重要的一部分 ,培養數碼閱讀及堅持推行以觀眾為主導的文化節目。
她定期與英國以及其他地方政府及公共部門、商業、教育、慈善和志願機構合作。她領導的團隊製作了以下項目:Museum Crush
(每週收集有趣而引人入勝的博物館故事),Emerge(開到晚上的倫敦博物館藝術節)和Let's Get Real(合作行動研究項目,已支持600多個文化組織鬆容應對數碼文化的轉變。
在2017年2月至10月間,她被借調到英國文化傳媒與體育部(DCMS),負責Culture is Digital政策文件,了解如何使用科技拓展觀眾、提高文化組織運用數碼科技的技能並激發創造潛力。
Byron於芝加哥開始其職業生涯,然後於2010年加入倫敦的Charcoalblue並從事聲學工作。他在著名的項目,如聖安倉庫和約克皇家劇院,為Charcoalblue 擴展聲學產品及成為行業內首屈一指集劇場和聲學設計的公司。Byron於2017年加入Charcoalblue成為合夥人。
從事過許多複雜的表演藝術計劃,Byron是聲音分離和噪聲控制的技術協調專家。聽過世界各地許多的音樂廳和歌劇院裡的演出, 以及是管弦樂團的長號演奏家,他對音樂家的要求和聽眾的期望都很了解。
在Charcoalblue,Byron的諮詢工作包括芝加哥莎士比亞劇院的The Yard,布魯克林普拉特藝術學院的電影/影片部門,悉尼劇院公司的翻新工程,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2017年世博會的能源館 以及法國Chateau d'Hardelot的伊麗莎白女王劇院 。他是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的聲學顧問。
Erin Lively Koppel與世界各地的Tessitura成員組織緊密合作,致力協助他們發展業務,推廣其藝術品予更多顧客,亦為他們提供贊助。 作為高級副總裁及企業顧問,她領導著擁有高技術的行內專家團隊,以帶來收入的策略,利用「Tessitura分析」提供有效的見解和提供基本的CRM(客戶關聯管理)指導,從而加深當中的互動,並使用Tessitura來提高運營效率。
以其鼓舞的能力和其激發組織包容性的團隊而聞名的Erin Koppel,在歐洲和北美洲是備受關注的發言人和工作坊主持人。她曾從事各種藝術和文化工作,從大型的都市博物館和水族館到地區劇院.在加入Tessitura前的近20年, Erin Koppel也為全北美最大的歌劇公司之一的芝加哥抒情歌劇院籌款,並親自使用Tessitura來幫助她管理數百萬美元的籌款活動。
Erin Koppel現時居住於芝加哥西南部市郊。
Albin 在25歲時帶著目標和商業理念來到香港,一星期後便創辦了Digital Business Lab。
通過學習及觀察亞洲獨特的社交媒體趨勢,Albin相信變化不斷的景象是代理提供與眾不同服務的絕佳機會。
業務開始發展不久,Albin開始精心構建他的一站式,以能力表現為本的創意社交媒體代理服務。最初是他一個人包辦所有在家工作,如今已發展成為超過20名來自香港和新加坡,包括12個不同國籍的團隊。
DBL現在是社交媒體領域的傑出參與者,以11種語言為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場創造了寶貴的經驗。
Kevin Sher是一位備受認同及以人為本的領袖。他於市場營銷界擁有多於28年以上經驗,由製定市場營銷和銷售策略、確定品牌方向,到如何鼓勵團隊、確保績效、增加收入和對結果負責等領域都經驗豐富。在過去12年,他於Blackbaud的亞太區分部工作,在銷售、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等範疇上領導著團隊邁步向前,並確立了Blackbaud在亞太地區的業務,使其成為該亞太區最受認可和獲得高度評價的軟件公司之一。在加入Blackbaud前, Kevin曾與社會公益團體和科技公司合作,包括在位於紐約的Berlitz Global Solutions領導該區的銷售團隊長達10年。
Joe畢業於薩里大學錄音技術學院, 取得音樂及錄音(Tonmeister)學位,精通空間音效設計、計算機工程以及聲學設計; 才華洋溢的他是出色的色士風和鋼琴演奏者。
Joe最初在錄音室累積視聽經驗,並替許多專業樂隊製作、混音及後期製作細碟和單曲以供發行。他還有錄製和編輯管弦樂和室內樂的經驗,包括交響樂團音樂會的音響工程。
在2013年到Charcoalblue實習後便曾為全職員工,不僅在傳統劇院空間中積累了設計經驗,還從事活動和公共場所的工作,並開發了虛擬現實工具。在Charcoalblue以外,Joe繼續積累劇場和現場音響方面的經驗,包括在吉爾福德的伊馮·阿諾德劇院參加大學活動和劇組工作。 他還曾在Soho劇院和德魯里巷皇家劇院劇院工作。
Joe在Charcoalblue的項目包括為Google等技術客戶合作,以及為布里斯托音樂廳和布萊頓圓頂劇場設計。
The Collective的製作團隊由一群藝術工作者、創意程式編寫員和製作者組成。在創意科技總監Andy Stokes 及 藝術策展人Anita Lam 的帶領下創造數碼生活藝術形式的體驗;範圍從舞台表演到互動裝置。我們的工作將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及科技人才結合,集合各種知識,通過合作探索,為每個裝置或表演開發和定制IT工具,務求將真實和虛擬世界結合,提供視覺藝術和技術的獨特體驗。 除了品牌及商業作品外,The Collective裝置曾出現在多個國際藝術節上,由毛里求斯的Porlwi光影節到法國的Appolonia Art Exchange。
Wilson Tang 是 創新全方位售票平台撲飛POPTICKET 的共同創辦人。
該平台致力於通過先進的預訂科技使觀眾更容易購買門票,並為機構解決所有複雜而繁瑣的票務問題。他認為主辦團體應該專注於節目本身,而不是門票。他的團隊在香港和澳門共為1400多個活動服務。 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管弦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大學、MOVIE MOVIE、元創方及進念.二十面體現在正在使用該平台。
1998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院,Wilson 先後在DDB Digital、Icon MediaLab、連卡佛和煤氣公司擔任藝術/創意總監。 2005年,他成立了gardens&co。一家專門從事圖象和網頁設計的設計公司。他的作品被DFA大獎、洛伐克特納瓦國際海報三年展、香港設計師協會獎、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獎項以及曼漢姆-海德堡國際影展評為傑出作品。此外,他的作品還被TASCHEN和Laurence King等許多國際出版物收錄。2019年3月,他將設計構思擴展到票務行業,並在香港推出了撲飛POPTICKET。
他熱衷於參與當地的藝術和設計活動,並樂於與年輕一代分享。他還參加了香港的各種設計研討會和展覽。在2009年至2010年期間,他曾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數碼圖像傳播課程顧問委員(傳理學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
Andrew 目前是EngagePlus 的行政總裁,為整個亞洲學習中心提供全方位學習技術解決方案。Andrew為前摩根大通高級股票交易員,幾年後他獨自成為科技領域的企業家,並在不同行業開立數間公司。他成為了香港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執行合夥人,該公司並於2018年被收購。此後Andrew一直致力改革亞洲的教育發展。
區永東致力推動“一月一藝術”,願景是培養參與文化藝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逸夫書院通識教育主任。專注於表演藝術心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尤其是觀賞體驗。亦出任工業及組織心理學深造課程總監及曾任香港心理學會工業及組織心理學部主席。亦為機構提供心理測驗、成效評估、員工動機及參與的顧問服務。
劇場及新媒體影像導演,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暨設計學院劇場與多媒體碩士(MA Scenography);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創作以影像與劇場為核心,亦跨足錄像藝術、紀錄片與MV等,為2019-2020年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2013年以《空的記憶》獲世界劇場設計展「最佳互動與新媒體」大獎;《我和我的午茶時光》入圍2016年法國安亙湖數位藝術獎;多媒體設計作品《關於島嶼》(雲門舞集作品)獲2018年英國光明騎士「劇場投影設計」大獎;影像作品曾多次入圍金馬獎、臺北電影獎及參與國際影展,並受邀於國際指標性藝術節展演。
周東彥作品多聚焦於當代生活,整合最新數位技術,創造出虛實交替的敘事空間。2020年受高雄電影館之邀,以8K影像技術創作全新VR作品。近期重要作品包括:受邀至2018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2019年丹麥點擊藝術節及哥本哈根劇場藝術節演出的《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2020年於澳洲亞太表演藝術三年展首演,與澳洲即行劇場共製的《虛擬親密》;以及與荷蘭瓦克團隊合作,即將於北方太陽藝術節首演的《城市之臉》等。
李瑩教授於香港演藝學院服務29年,離任前為藝術、項目及舞台管理系主任,現時為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 娛樂事業營運學高級文憑課程校外評卷員。她具備豐富舞台管理及統籌國際及社區藝術活動的工作經驗。她擔任舞台管理工作前,曾從事傳媒工作,先後任職於香港電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及錄像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李教授致力參與社區服務工作,曾擔任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主席(2004-2008年)、演藝學院董事會成員(2003-2009年)、四撃頭董事會創會主席、Theatre Noir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展能藝術會副主席。自2015年起擔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諮詢會成員,並於2020年初加入HKAAA董事局。
李藹儀在表演藝術界工作超過20年,是一位專業的藝術行政管理人員,曾為香港多個文化藝術團體負責藝術管理工作及擔任項目策劃。當中包括:PIP 文化產業、香港舞蹈團、香港話劇團、香港文化中心及香港藝穗會等。2010年起擔任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行政總監、2014年起出任副院長,2018年任汕大體育園文化及藝術發展總監。於汕頭大學工作的八年多,在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下,她創辦了汕大藝術季,又於2018年將其轉型為新潮藝術節,將演出策劃、營銷、推廣及教育成功結合。李氏於2017年獲邀策劃及監製大型舞台劇《利瑪竇》,2019年回港後擔任其主辦單位文化交談的行政總監。
李氏現為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藝術行政、舞蹈、藝術教育);香港舞蹈聯盟之香港藝術發展局常任審批員(2017-2019);香港西九龍文化區製作人網絡會議及論壇核心成員(2015-2018);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管理顧問(2019年7月至12月);2019年起獲邀擔任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顧問委員會成員。
2014年李氏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赴美國紐約考察,訪問了20多位文化藝術機構領袖,包括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民眾劇場、布魯克林音樂學院、下曼哈頓文化協會等,了解其管理營運模式;以及於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及耶魯大學訪問有關文化管理課程的內容及教育發展方向。
The Collective的製作團隊由一群藝術工作者、創意程式編寫員和製作者組,將視覺藝術與科技融合。在創意科技總監Andy Stokes 及 藝術策展人Anita Lam 的帶領下創造數碼生活藝術形式的體驗;範圍從舞台表演到互動裝置,融合不同界別的藝術元素包括燈光、動畫、互動設計、雕塑等等。我們的工作將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及科技人才結合,集合各種知識,通過合作探索,為每個裝置或表演開發和定制IT工具,務求將真實和虛擬世界結合,提供視覺藝術和技術的獨特體驗。 除了品牌及商業作品外,The Collective裝置曾出現在多個國際藝術節上,由毛里求斯的Porlwi光影節到法國的Appolonia Art Exchange。
出⽣於⾹港,獲⾹港城市⼤學創意媒體學院哲學碩⼠ (創意媒體) 及 ⾹港演藝學⾳樂碩⼠ (作曲及 電⼦⾳樂)。⼀直以來以⾳樂總監、作曲、編曲及監製⾝分參與過數百個不同種類的⾳樂會、劇場 作品及唱⽚製作。
⾃ 2011 年起,基爵稍稍離開流⾏⾳樂領域,開始探索有關電⼦⾳樂演出形式上的不同可能,拓闊 電⼦⾳樂演出的「現場性」及「表演性」,因⽽創作了新媒體⾳樂演出《電紫兔/克》(2011) 及
《⽕星⽇常》(2013)。並獲⾹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奬 2011」銅獎、華語⾳樂傳媒⼤獎
2012 及 2014「最佳電⼦藝⼈」,以及⾹港傳藝節「⼗⼤傑出設計師作 2012」等等。 作品於世 界不同藝術節巡迴演出。
2016年,獲⾹港新視野藝術節委約創作《⼀零》和2018年獲⾹港視覺藝術中⼼委約創作《籠裏的
18種⾵景》,進⼀步開拓表演空間、媒體藝術、裝置、現場⾳樂和影像的可能性;《⼀零》由威 尼斯⾦獅奬最佳導演蔡明亮參與影像設計,連繫劇場空間、媒體裝置、環迴⾳響、影像和現場⾳樂
作;⽽場域特定作品《籠裏的18種⾵景》將⼀個百年建築融⼊作品,展現了建築、媒體藝術和現 場表演的全新關係。
近年基爵亦積極創作聲⾳媒體裝置,作品曾於奧地利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阿德萊德 OzAsia Festival 、雅典數碼藝術節、法國 EXIT數碼電⼦藝術節 、台灣科技藝術展⽰會、⾹港 IFVA Everywhere 及創意匯聚⼗⽇棚等展出。裝置作品「忐忑」獲英國著名媒體藝術獎 項 Lumen Prize 2018 的 3D/Interactive Award。
基爵集結多年跨界別的創作經驗,他的創作擺脫傳統⾳樂框架,豐富了聽覺藝術的定義,結合視覺
、機電互動程式、⼯藝般的樂器製作及裝置藝術於⼀體,成為⼀個更完全的⾳樂經驗。
楊嘉輝作為跨界當代藝術家,曾受專業作曲訓練,2013年於普林斯頓大學獲得音樂博士學位(作曲專業)。2017年,他代表香港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在香港館舉辦個展。此外,他也曾在世界各地舉辦個展,包括阿姆斯特丹De Appel藝術中心、杜塞爾多夫美術館、愛丁堡大學塔爾波特·瑞斯美術館、芝加哥大學斯馬特美術館、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CFCCA)、香港M+展亭、東京森美術館及京都建仁寺兩足院等等。他亦曾參加世界各大著名機構舉辦的群展,包括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柏林格羅皮烏斯博物館、紐約Performa 19雙年展、悉尼雙年展、上海雙年展、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首爾MMCA國立現代美術館和卡塞爾文獻展之卡塞爾電台廣播等等。楊嘉輝曾獲頒寶馬/巴塞爾藝博會藝術之旅獎項、香港藝術發展局年度最佳藝術家獎、奧地利媒體藝術節電子藝術大獎及彭博新一代藝術獎。2020年,他榮獲首屆希克獎。他的作品現藏於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香港M+博物館、東京森美術館、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卡蒂斯特基金會等多個重要收藏機構中。
王志勇是跨學科藝術家,作品包括實驗裝置、燈光裝置、揉合科技和文化。他在燈光方面的專長使他創建並安裝涉及劇院照明和建築照明領域跨學科合作的展覽。
志勇對跨文化合作夥伴關係的興趣以及對擴大領導才能的渴望,促使他在成為藝術策展人的道路上達成各種目標,如創建及領導歐洲與香港的項目、增強藝術家和科學家的溝通和合作、提倡創意藝術對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並幫助實行針對貧困青少年的創意教育計劃。
簡寧天曾在澳洲及亞太區多間大型音樂和藝術團體擔任管理層。2003 年加入香港管弦樂團,擔任藝術顧問,並於 2005 年出任香港管弦樂團行政總裁。在香港的六年期間,他擴展了樂團的專業發展、教育及社區參與計劃,並多次率領樂團到北京、上海和廣州演出。2017年4月中出任「大館」古蹟及藝術館總監,負責舊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大館」營運工作。 2020 年4月起 出任大館文化藝術總監,是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策劃及製作大館的每年的展覽、演出、講座、活動及藝術節。
莫健偉於香港大學獲博士學位,從事歷史文化研究、文化政策、創意經濟及中、港兩地文化創意經濟及文化指體系等領域的研究。
2008年至2014年間於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任職顧問、項目經理,從事開發「香港記憶計劃」及歷史文化保育的工作。
莫博士曾主持多項數碼圖書館、版權及文化創意經濟等課題的專項研究,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委託之 「文化審計研究項目」(2009-2010);香港設計中心「設計指數研究項目」(2011);澳門文化局文委託之「澳門文化創意產業指標體系研究」(2011-12)及其後續研究(2013-15)。
此外,莫博士曾參與國家文化部委託國家行政學院進行之「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研究」(2009-2010);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合作的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課題研究」(2008-2009)。「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與珠江三角洲的關係研究」 (2006)、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委託的 「創意指數研究」 (2005)、中央政策組委託的「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2003)等。
袁耀輝是多方面的專家,範疇包括密碼學、資訊保安、用戶體驗設計及遊戲研究,亦是電腦遊戲設計與開發教育的先驅。他在創新科技方面的貢獻,使他在2015年獲選為德倍禮(Debrett)香港百大最巨影響力人士(十位科技與電子界人士中的其中一位),以及於2017年獲得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袁耀輝是天開數碼媒體有限公司的創辦人,設立於香港的科技公司,專門發展影像相關的技術。他亦向很多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提供創業投資方面的諮詢服務。他曾於香港商業電台擔任資訊科技總監,亦曾於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任教碩士課程。他於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完成其應用電腦理學士學位,以一級榮譽畢業;並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信息工程學理學碩士學位。
他現為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學系顧問委員會的校外顧問,亦是香港科技大學創業中心的導師。他亦是專業資訊保安協會的榮譽顧問,以及互動設計基金會的環球設計大使。
賈景龍先生於2013年1月加入西九文化管理局。他在此之前擔任倫敦Sadler’s Wells Theatre的傳訊及資訊科技策略總監,負責管理場地轄下三個劇院的市場推廣、傳訊、出版、票務及數碼科技團隊。他曾於Dewynters、McCabes及M&H Communications等多間推廣劇場及娛樂節目的廣告公司工作,期間與皇家歌劇院、英國國家劇院及Barbican等藝術機構合作,並參與推廣多齣倫敦西區音樂劇和戲劇。他在數碼推廣方面有豐富經驗,2001年在onlineclassics.com工作,該網站為全球最先提供網上串流藝術內容的平台之一,其後於2012年參與創立英國廣播公司(BBC)/藝術委員會嶄新的數碼廣播平台The Space。他曾擔任英國East London Dance, Dance East、The Gate Theatre及Audiences London(現稱Audience Agency)的董事,並常於世界各地就藝術推廣、品牌及數碼推廣等議題發表演講。
趙子翹 (Jason) 是領先亞太區的智慧城市、擴增實境、人工智能、電子錢包及定位智能開發商創奇思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公司以推動各地智慧城市發展為目標。創奇思帶來的用戶體驗解決方案走在業界前端,與其擁有專利申請的革命性產品已於多個國際舞台上代表香港及中國獲得超過100個本地及國際獎項。公司的早期創業故事亦曾成為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研究個案(#N9-807-106)。2014年,創奇思與總部位於中國的香港上市網絡巨擘網龍((HKSE:777) 進行策略性合併。
創奇思為文化藝術領域的持份者提供創新方向的思想領導與世界級技術平台,帶來與別不同的O2O流動用戶體驗。公司的智慧城市平台及微定位、擴增實境及人工智能服務帶來的個人化訪客體驗及大數據分析,已為全球多個博物館、畫廊、展覽場館、文化園區及多用途度假區所採用。
Jason是資訊科技界的標誌性人物,曾榮獲香港工業總會頒發「2014香港青年工業家獎」及由e-ZONE頒發的「2014 IT傑出人士」大獎。他現為香港工業總會初創企業協會主席,並於南豐作坊、Helix Blockchain Accelerator、Mind Fund 及Zeroth.ai 等多個初創共用工作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出任總監或風險合夥人。Jason作為導師及天使投資者,更活躍於支持香港、韓國、芬蘭及美國矽谷的創辦人及其初創公司。Jason 同時擔任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一般支援計劃評審委員會副主席、香港貿發局理事會成員、香港貿發局一帶一路及大灣區委員會智慧城市及數字互聯互通專案小組聯合召集人及香港董事學會資深會員。
自六十年代以來,邵志飛教授一直是新媒體藝術的先導者。他的創作多產豐富,展覽遍及世界各地,廣獲讚譽。邵教授是運用數碼媒體技術於創作的先驅,在虛擬現實、擴增實境、沈浸式視覺體驗、文化遺產數碼化,以及互動敍事各範疇,均樹立典範。他又策劃舉足輕重的國際展覽,如「未來電影」(Further Cinema,2000年)和「動感功夫」(Kung Fu Motion,2018年)等。
2009至2016年間,邵教授為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現時,他為城大的媒體藝術講座教授,以及城大互動媒體電算應用中心(香港及成都)的處長。邵教授曾是德國卡爾斯魯亞ZKM新媒體藝術中心的始創總監(1991-2002年)。自2003年起,他為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iCinema互動電影研究中心的聯合始創人及總監。
邵教授近年獲得獎項和殊榮,包括2003年澳洲研究理事會聯合會基金、2005年日本岐阜織部賞、2013年馬來西亞賽城多媒體大學創意媒體名譽博士學位、2014年加拿大滿地可藝術科技中心終身成就獎,以及2015年奧地利連茨Ars Electronica電子藝術節媒體藝術先鋒金獎。
鄭新文教授曾擔任多個藝術機構主管, 包括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秘書長、香港電台第四台台長等。 2005-08年任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系主任及教授 , 2012年加入香港教育大學為兼任教授。 現時亦為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任教授、中央戯劇學院和北京舞蹈學院等客座教授 。
鄭氏曾經擔任多個本地和國際藝術機構董事或委員, 包括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主席、 康文署場地伙伴計劃委員會主席、香港政府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美國的藝術管理教育學會 AAAE董事等。現時仍出任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藝委會成員、澳門國際音樂節節目顧問團成員、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與及香港舞蹈團、香港兒童合唱團、鄧樹榮戲劇工作室、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的董事等。
他的著作《藝術管理概論: 香港地區與內地經驗及國內外案例》原版銷量超過一萬本, 2018年出版修訂版。
陳金良擔任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National Arts Council)副理事長。國家藝術理事會致力於推動藝術發展,培育優秀創意,吸引廣大民眾參與。理事會通過撥款、合作、產業促進以及提供創作、展示和演出場地等方式全面支持藝術發展,力求以藝術喚醒國人心靈、聯結社區民眾,同時幫助新加坡藝術作品走向國際舞台。陳金良先生出版了五部詩集,最新作品《When the Lights Went Off》於2018年8月出版。
黃國威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及文化企業文學碩士及香港浸會大學歐洲研究學士課程。曾任職香港藝術中心、中英劇團及香港兒童音樂劇團等藝術機構。2006年加入城市當代舞蹈團,2014年委任為舞團之行政總監,並為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策劃,以及監製舞團跨國共制項目。